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 助力村振兴战略实施
翟永峰
随着大健康产业的推进,去年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建设中医药强省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打造中药材特优产业,推进我省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我市地处太行山中段西侧,海拔350米到2019米,界内丘陵山地较多,地形、土壤、水分、气温和光照等环境条件孕育了丰富的野生中药材资源,是多种中药材的生长适宜区。目前,全市已经探明的野生中药材种类有290多种,人工种植超过70种,其中连翘、酸枣、黄芩、桔梗、柴胡等较为有名,且分布种植在全市32个乡镇当中。
虽然我市中药材产业效益逐步显现,但也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如中药材种植地分散,未形成品种特色和规模优势;整体产业缺少全局性的总体规划;药材加工上缺乏具备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进行示范和带动;药材销售以农户售卖原始产品为主,无法形成品牌影响力等等一系列问题。
现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中药材产业的科研和技术支撑,重点加强人工技术培训,提高中药材的种植水平,要因地制宜,发挥出中药材的“道地性”,实现中药材产品从品种选择、种苗繁育、规范栽培到生产加工全过程的技术跟踪指导服务,同时对中药材种植基地进行分片管理,技术员负责定期进行指导、监督;成熟期进行采收,保管及仓储,逐步建立中药材资源动态监测信息系统和服务体系,建立中药材仓储及物流平台。
二、地方政府要加强统一领导,成立药材种植、加工协会,发挥组织协调的作用,采用“党政+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整合流转赋闲土地、现有耕地套种及发展林下种植三种模式,建立种植基地,将药材种植机械及加工机械纳入农机补贴范围,地方政府配合落实各个环节的管理责任,成立产业发展基金,落实优惠政策,建立低息或免息银行贷款,保障中药材产业因地制宜,稳步发展。
三、围绕“十大晋药”品牌体系,利用区域资源优势,顺应市场经济规律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趋势,打破小农生产的传统格局,以培植龙头企业为抓手,统一品牌,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用足专项扶贫政策,发展一批区域公用品牌,支持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逐步形成“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品牌体系,实现品牌赋能产业升级,实现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实现中药材产业发展更上一层楼。
四、利用好“东药材”商贸平台,建立中药材交易中心,构建完善的中药材商贸、流通体系,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强中药材仓储物流能力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业新建、整合利用现有仓储设施,在产地就近建设预选分级、加工配送、包装仓储等基础设施,推动现有仓储物流基地转型升级,提高中药材信息化水平的流通,完善种植、初加工、包装、仓储、物流和销售一体化的中药材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建立信息发布机制,加强中药材市场需求预测分析和产销对接,指导种植户与加工企业科学安排生产,合理规避中药材价格波动风险,为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高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