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冰心在玉壶
——记市政协常委、盂县文化馆副研究馆员孙二将 韩 静
每当政协召开重要会议时,委员们就会看到一位身穿蒙古族服装、身材高大、面貌清瘦、性格豪爽的男子汉认真履职的忙碌身影。我就是在这样的场合认识他的,其说话耿直、光明磊落、雷厉风行的独特个性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就是曾享受市政府拔尖人才特殊津贴和荣获省政府“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的市政协常委、盂县人民文化馆副研究馆员孙二将。
命运多舛的经历
孙二将虽然出生显贵,但命运多舛。其祖先塔海一世在元世祖时,从土土哈充哈刺赤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随皇上征讨叛王乃颜,卒后葬肖家汇乡兴道村(今盂县上社镇兴道村),后世子孙改姓孙,定居盂县秀水镇东白水村(我省境内惟一的蒙古族聚居村)。孙二将1954年12月就出生在这样一个曾经是元朝蒙古族达鲁花赤后裔的家庭里。
他的爷爷年轻时在太原学习国画期间,被山西牺盟会派回盂县秘密开展抗日工作,并亲自带着一批武器弹药运回盂县交给抗日游击队。1943年的一天,他爷爷由于到南河桥给游击队送大洋被当地汉奸告密抓到了宪兵队。当时日本人提出让其当维持会长并献出传家之宝(二龙古砚台),就可免于一死。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爷爷宁死不屈,最后被日本鬼子先浇汽油烧、后又用刀砍头处死。
他的父亲怀着对日本鬼子的仇恨,继承先烈遗志,随后在组织的帮助下也参加了我党的情报收集和外送工作。1945年盂县解放时,他领命在北草市街琉璃阁坡顶等候解放盂县城的八路军。并带领八路军把宪兵队、红部、日伪机关的方位、人员配备等情况报告了八路军。盂县解放后,在盂县北关教书。太原战役中,他父亲又积极参加盂县民工支前工作,由于有美术音乐方面的特长,被推荐到太原战役前线司令部做战地宣传工作,直到太原解放之后才回到盂县人民政府做文书工作。1954年3月8日,他父亲作为盂县首位少数民族代表参加了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届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文革中,其父受到造反派的残酷迫害,不仅被打成反革命,还被打断胳膊、压坏手,与神经病人关在一起受尽折磨,后被转入五七干校劳动改造。文革后期平反后,被组织上安排回盂县文化馆工作,负责全县的美术、音乐、文物、摄影等工作。
孙二将在盂县二中初中毕业后就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了。1974年3月,孙二将与43名热血沸腾的同学在一片欢呼声中,被分配到盂县管头国营林场泥齿山知青点进行劳动锻炼,知青们每天白天不是干农活(种植莜麦、玉米、谷子、山药蛋、黑豆等)就是栽树造林(上山栽树、抚育林地、培养苗圃等),晚上煤油灯下看书学习、斗私批修、灵魂深处闹革命,生活单调而枯燥。为了活跃气氛和改善知青生活,孙二将利用业余时间不是拉手风琴、拉二胡、吹笛子、教大家唱歌,就是背起猎枪打野鸡、兔子、狍子等等,打回来的这些野味,大伙儿便一起动手拨毛、洗涮、煮肉……每每这时大家倒也忘掉了青涩年华时期的艰苦和孤独。期间领导看中孙二将身体好、胆量大、不服输的特点性格,被抽调到晋中森调队,配合省里进行森林普查工作。他每天背着猎枪,带着四个工作人员穿行在林海中,圆满完成了任务,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认可和表彰。1975年夏,由于他能歌善舞又懂乐器,被知青点推荐参加了山西大学艺术系的招生考试,最后名额却被别人莫名其妙地顶替了,上大学继续深造的梦想就这样破灭了。
1976年12月,孙二将被招入阳泉铝氧厂当了一名学徒电工。他非常珍惜这个机遇,省吃俭用自费购买无线电零件和有关书籍,抓紧时间拼命学习和钻研电工技术,干活儿也不怕苦和累,无论是外线、内线,还是水泵下井、关键故障的处理他都能想方设法搞定。一次在全市民兵集训期间放电影时,由于晚上电压不足影响放映,正当大家一筹莫展时,他用两根火线、看准时间、单手爬上8米多高的架眼上接通了电源,使电影顺利开映。但电工工作的危险还是防不胜防。一次,铝氧厂附近的小河村采石场架空高压导线被石块打坏,需用爆炸方法来修理,他一马当先接受了这个任务。当时故障处距地面30米高,他爬到断线处,缠好导爆索点火后便顺着裸线快速退回,刚到20米电杆还没来得及把脚扣脱下,炸药就起爆了,幸好他被下面同事拉拽的快,才有惊无险地完成了接线任务。1982年3月5日,在野外作业时他被10千伏高压电击中昏死过去,吊在了18米高的电杆上,幸亏他体质好,心机收缩力强,才得以起死回生。这一噩梦般的瞬间体验和记忆使他至今对高压电心有余悸。
音乐创作的痴迷
1992年12月,孙二将调回了盂县人民文化馆工作,终于从事了心爱的与音乐相关的工作,实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愿望。因为他从小受父母亲(均为文化工作者和文艺爱好者)的影响,耳濡目染就喜欢上了音乐。父母经常在家里拉着小提琴进行识谱和演唱练习,并教他各种乐器和民歌、小曲、小调。他说:“我们蒙古人家就爱唱爱跳,一到晚上,自拉自唱,特别在夏天,每晚有一个多小时的娱乐节目。在父母的悉心指导下,他唱歌跳舞独奏样样精通……”少年时就长到心里种下的花蕾,终于绽放出了美丽的花朵。从1993年至今,在业务工作和音乐创作方面,他屡次突破盂县历史上零的记录。第一个加入中国音协、中国大众音协。第一个拿到群众文化方面的高级职称(副研究馆员)。第一个自费参加中国历史上首次二胡演奏考级并拿到八级演奏证书。第一个歌曲作品“思念远方”在国家级“歌曲”刊物发表。第一个歌曲作品“和谐中国”在中国广播歌选刊播。第一个在黄河之声刊物发表歌曲作品和论文。第一个在全国音乐作品大赛中多次获奖。第一个歌曲作品、器乐论文在互联网上交流展播。第一个完成了盂县历史上音乐书籍的创作。
“爱任何一件事物都有一个升级的过程,从一开始朴素、原始的爱,到最后有各种各样的知识含量和文化含量的爱,情感的投入越来越多,回报也越来越多”。他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创作了不计其数的讴歌祖国、热爱人民及反映我国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独具风格的音乐作品,成果颇丰。1995年6月歌曲作品“奉献就是矿工的歌”获中国音协举办的全国工人新作征歌大赛优秀奖。1996年9月歌曲作品“黄山松宣言”在安徽省级报刊发表。1997年12月歌曲作品“小路尽头是哨所”在国家级刊物发表。1998年9月歌曲作品“民兵之歌”获全国民兵预备役征歌优秀奖。1999年10月歌曲作品“中国正在赶路”获全国征歌大赛二等奖。2003年6月歌曲作品“黄河水的浪花花”获全国第四届中国之春演创大奖赛金奖。2006年9月歌曲作品“诉说”获市优秀歌曲征歌银奖。2007年5月歌曲作品“爱你的心永不变”在中国广播歌选第五期发表。2008年10月歌曲作品“黄河水的浪花花”“黄河情”“中国正在赶路”获第四届阳泉文联文学艺术三个铜奖。2009年4月歌曲作品”我和祖国心心相印”获‘中国杯’共和国60周年词曲大赛金奖。
他对音乐不仅热爱,而且颇有研究。他说:“欣赏音乐有六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音响感受,第二层次是情感认同,第三层是风格辨析,第四层次是形式把握,第五层次是价值判断,第六层次是内涵领悟。掌握了这六个层次,听者就可以对音乐的高下好坏做出自己的决断,并能理解音乐中的思想意蕴及音乐对时代的反映”。因此,他撰写了不少音乐方面的论文,希望通过自己的论述能让更多人懂得欣赏音乐的美妙和其中的“门道”。2003年12月论文“浅谈词与曲的结合”在山西黄河之声6期发表。2004年12月论文“论在二胡演奏中吟琴的重要性及其探讨与运用”在山西黄河之声6期发表。2007年论文“在音乐创作中音调与语调的辩证使用”获山西文联音乐论文二等奖。2007年6月器乐论文“二胡吟琴”在互联网上展示传播。2010年8月获21世纪华人音乐论文展评一等奖。
“在音乐创作的道路上我之所以能取得一点成绩,除了父母的教诲和自己的努力坚持外,还与战友文工团的许讲德老师、作曲家生茂、王铭、徐沛东等名家无私指点及市里的余自强、王永顺等老师的大力支持分不开,因此,我把对他们的感激之情转化为奉献社会的动力”。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作为法人的盂县音协主席,他积极组建文艺志愿团,常年坚持乌兰牧骑式的方式深入贫困山区演出,并在无经费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完成下乡演出任务。同时他还常年坚持扶持鸿雁社区歌舞团等一批社会文艺社团,为西耐公司等企业辅导开展企业文化活动,培养社会文化人才,创作演出了大量职工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受到老百姓和广大干部职工的喜爱和欢迎,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好评。
参政议政的热情
孙二将是盂县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常委和阳泉政协第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届常委。在二十多年的参政议政舞台上,作为一名无党派人士,他对共产党肝胆相照,对家乡建言献策,对时弊直言不讳。“参政议政就要懂得各项政策法规,参政议政就要尽到一个人民政协委员的职责,参政议政就是要为党委政府决策提出科学合理化的建议”。这是经常挂在他嘴边的一句话。
在他所提交和撰写的提案、社情民意中,有的得到了省、市政府的重视和采用。如:2010年反映的“关于保护我市古树的建议”,被市政府采纳,促成了市林业局对全市境内古树进行统一编号和立碑,并明确了古树的保护单位和保护人等等,进一步加强了对古树的保护措施。2015年反映的“及早确保今年冬季我市群众取暖的煤炭保障的建议”,被省政府采納,及时出台了全省农民每户一吨煤的政策,维护了老百姓的利益。与此同时,“关注农村医疗改革为老百姓健康服务”、“改革开放应该在宪法内进行”、“农村城镇化建设应符合人类生活的科学定位”、“完善校警各项制度的建议”、“取消一胎化和征收二胎社会抚养费的建议”、“尊重少数民族习惯的建议”等提案和社情民意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问题一一得到妥善解决。他多次荣获市政协优秀提案奖。
孙二将时刻牢记“政协委员要表率各界”的要求,并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努力践行着。今年春节期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他积极响应市政协的号召,率先垂范迅速行动,发挥所长进行音乐作品创作,以此鼓舞人们战胜疫情的信心和斗志。“当我从电视上看到战斗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身着厚厚的防护服每天不停歇地工作六个小时以上,心里有说不出的心疼和感动。作为一名文化战线的老兵,第一时间想到要用歌曲为他们加油鼓劲。于是我含着眼泪与冯增清、刘志毅、赵国伟、侯汉瑜等全国、省、市著名词家迅速联系,凭着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扎实的功底,加班加点、不分昼夜,只用十来天时间就为六首抗疫歌词全部进行了谱曲,并与盂县文联及文化馆的同事们一道进行伴奏演唱和录音录像等后期制作……这是我在2020年春节期间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孙二将动情且欣慰地说。
2020年1月26日(大年初二)我省和我市派出首批医护人员出征湖北疫区,此时孙二将恰好收到了吕梁市文水县文联副主席冯增清通过微信发来的《勇敢的逆行》歌词。“离开丰盛的节日饭桌,告别亲爱的子女老人,飞向病魔猖獗的武汉,作一次勇敢的逆行。逆行是冒着生命的危险,担负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逆行是挽救生命的穿越,敢于舍生忘死地驱除瘟神”。难道这不正是这些驰援湖北医护人员英雄壮举的真实写照吗?怀着对白衣天使深深的敬意,经过认真的思索,孙二将采用自信平缓抒情、充满挂念期盼但又坚定铿锵有力的旋律,一口气连夜为这首歌词完成了谱曲任务。随后,他又陆续为《白烛》《这一刻》《长江,请你为我带封信》《你的眼睛会说话》《看我中国强》等歌词谱了曲,表达了对医护人员的崇高敬意和美好祝愿。
这些文艺作品首先在我市新闻媒体刊播,并很快在中国词曲网上发表,得到了全国广大听众的好评。起到了用音乐作品团结群众凝聚力量的作用,进一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正是孙二将对政协工作认真履职及对音乐创作不懈追求的真实写照,他深深热爱着政协工作和文艺事业,它承载着他所有的激情和梦想。对他而言,政协常委已不仅仅是一个荣誉,而是一种信念,一份责任。而文艺工作也不仅仅是一个职业,而是一种使命,一份担当。
“一片冰心在玉壶”,孙二将用执着和热忱无论是在本职工作中还是在政协履职中,都取得了不凡的业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社会展示了一个有担当有作为的政协委员的风采。